論文體例
來稿應包括封面、摘要、正文、參考文獻等,文稿通常以15,000字為限。為便於匿名審閱,正文請勿出現可能透露作者身份的文字。
 
一、封面(頁首)
封面需註明論文題目和所有作者的姓名、任職機構、職稱、聯絡地址、電話、傳真、電郵等。
 
二、摘要(第2頁)
摘要包括中文摘要、英文摘要、中英文關鍵詞等。
(一)中文摘要以400字為限,應包括研究問題、目的、方法、發現等。
(二)英文摘要以450字為限,應包括研究問題、目的、方法、發現等。
(三)中英文關鍵詞各不超過5個。
 
三、正文
(一)子目
標題位置: 置中,用黑體字。
子題位置: 靠左對齊。
次級子題位置:靠左對齊,以羅馬數字(I、II、III、IV……)標示。
 
(二)段落
每段起始於第三格(即第三個字位)。
 
(三)標點
1、標點須全形輸入。
2、使用中式標點符號:「 」為平常引號;『 』為第二級引號( 即引號內之引號);《 》用於書籍、博碩士論文及期刊,如《新聞學研究》;〈 〉用於單篇論文及書籍之篇章,如〈民意與公共性:批判解讀台灣電視談話節目〉。
 
(四)數字
1、一般數字(如日期、頁碼、註釋號碼、百分比等)採用阿拉伯數字。
2、單數、題目中的數字、圖表號碼、中國傳統曆法日期等採用中國數字書寫。
3、文中數字超過1000,請用逗號標示,例如4,274人。
4、統計數字請按照APA格式的規定:
       (1)如果數字可能大於1,如身高、體重等,而文中數字小於1時,在小數點前加0(例如:0.24公分,0.53英吋)。
        (2)如果數字不可能大於1,如相關係數、beta值、顯著水準,小數點前不加0(例如:r = -.43, p <.001; Beta = .05, p >.05)。
        (3)所有的小數點,請只列出小數點後2位數字(p <.001除外)。
 
(五)引文
1、直接引述,須加引號,並用括弧註明引文出處。
例1:「……。」(李金銓,2004:3-4)
例2:李金銓(2004:3-4)指出:「……。」
 
2、引文較長,可獨立成段,無須引號,但每行要空出四格,上下各空一行。
 
3、間接引述,須標明出處。
例1:朱立(1999)認為……。
例2:其他學者亦有類似見解(陳韜文,1992;孫旭培,1999;袁軍、韓運榮,2000;祝建華,2001;汪琪、沈清松、羅文輝,2002)。
例3:引用英文文獻請參照APA格式,如:(Peters, 2009, p. 15)。
 
4、引文請按照先中文、後英文的順序排列。引文如有多個出處,請以字母順序進行排列,並以「;」分隔。如同一作者有多個引文,請以出版年份排列,並以「,」分隔。
例1:(陳韜文,1992; Baym, 2005; McLemee, 2001, 2009)
 
(六)翻譯
徵引外國人名、外文書籍、專門辭彙等,可沿用原名。若採用譯名,則須在正文首次出現處,附上原名於括弧內。
 
(七)註釋
1、註釋附於正文及參考文獻之後。正文註釋用阿拉伯數字編號,如1、2、3……,置於標號符號後的右上角。例:這種觀點非常少見。2
2、註釋內引文形式與正文同。
 
(八)圖表
1、標題置於圖表上方,註記置於下方。
2、圖表置於文中適當位置,超過一頁者一般附錄於參考文獻之後。
 
四、參考文獻
(一)僅需羅列文稿曾徵引之文獻。
 
(二)中西文書目並存時,先排中文,後排西文。
 
(三)中文作者(或編者)以姓氏筆劃排序;英文作者(或編者)以字母次序排列。中文作者(或編者)用全名,英文作者(或編者)姓在前,名縮寫於後。
 
(四)同一作者的著作,按出版年份排列,舊著在前,新著在後。若出自同一年份,在年份後標示abc,如(2002a)、(2002b)、(2002c)。
 
(五)文獻資料一般包括作者姓名、出版時間、標題、卷/期數、頁數、出版地、出版社等。
 
(六)範例
1、期刊論文
例1:祝建華(2001)。〈中文傳播研究之理論化與本土化:以受眾及媒介效果整合理論為例〉。《新聞學研究》,第68期,頁1–22。
例2:Huang, Y. H. (2000). The personal in_uence model and gao guanxi in Taiwan Chinese public relations. Public Relations Review, 26, 216–239.
例3:(作者多於一位)Grunig, J. E., Grunig, L. A., Sriramesh, K., Huang, Y. H., & Lyra, A. (1995). Models of public relations in an international setting. Journal of Public Relations Research, 7(3), 163–187.
 
2、研討會論文
例1:徐美苓(2004 年7 月)。〈新聞乎?廣告乎?醫療風險資訊的媒體再現與倫理〉,「中華傳播學會2004 年學術研討會」論文,澳門。
例2:Peng, B. (2003, May). Voter cynicism, perception of media negativism and voting behavior in Taiwan’s 2001 election.Paper presented at 2003 International Communication Association Annual Conference, San Diego.
 
3、書籍
例1:李金銓(2004)。《超越西方霸權:傳媒與文化中國的現代性》。香港:牛津大學出版社。
例2:陳國明(編)(2004)。《中華傳播理論與原則》。台北:五南。
例3:Grunig, J. E., & Hunt, T. (1984). Managing public relations.New York: Holt, Rinehart & Winston.
例4:(修訂版):Rosenthal, R. (1987). Meta-analytic procedures for social research (Rev. ed.). Newbury Park, CA: Sage.
例5:(文集):Sheppard, B. H., Bazerman, M. H., & Lewicki, R. J. (Eds). (1990). Research on negotiation in organizations. Greenwich, CT: JAI Press.
       
4、文集篇章
例1:汪琪(2004)。〈全球化與文化產品的混雜化〉。郭鎮之(編),《全球化與文化間傳播》(頁240–254)。北京:北京廣播學院出版社。
例2:Grunig, J. E. (1992). Communication, public relations, and effective organizations: An overview of the book. In J. E. Grunig (Ed.), Excellence in public relations and communication management (pp. 1–30). Hillsdale, NJ: Lawrence Erlbaum Associates.
 
5、譯著
例1:約瑟夫.斯特勞巴哈、羅伯特.拉羅斯(2002)。《資訊時代的傳播媒介》(熊澄宇等譯)。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原書 Straubhaar, J., & LaRose, R. [2000]. Media now: Communication media in the information age [2nd ed.]. Belmont, CA:Wadsworth.)
例2:Laplace, P. S. (1951). A philosophical essay on probabilities (F. W. Truscott & F. L. Emory, Trans.). New York: Dover. (Original work published 1814)
 
6、學位論文
例1:張榮顯(2005)。《公眾的想像:媒介使用與中國人的國家主義建構》。浸會大學傳理學院博士論文。
例2:楊怡珊(2002)。《新聞記者之社會智慧與消息來源互動策略之人際關係研究》。政治大學新聞研究所碩士論文。
例3:Wilfley, D. E. (1989). Interpersonal analyses of bulimia: Normal-weight and obese. Unpublished doctoral dissertation, University of Missouri, Columbia.
例4:Almeida, D. M. (1990). Fathers’ participation in family work: Consequences for fathers’ stress and father-child relations. Unpublished master’s thesis, University of Victoria, Victoria, British Columbia, Canada.
 
7、雜誌
例1:張圭陽(2003年5月)。〈香港傳媒「非典」一役的總結〉。《信報財經月刊》,第315期,頁35–37。
例2:Kandel, E. R., & Squire, L. R. (2000, November 10). Neuroscience:
Breaking down scienti_c barriers to the study of brain and mind. Science, 290, 1113–1120.
 
8、報紙
例1:林鶴玲(2001年10月30日)。〈媒體如何擺脫政治糾葛?〉。《中國時報》,第15版。
例2:《明報》(2000年7月26日)。〈報評會成立,接受私隱投訴〉,第A5版。
例3:Schwartz, J. (1993, September 30). Obesity affects economic, social status. The Washington Post, pp. A1, A4.
 
9、網上文章/文件
例1:潘知常(2004 年10 月8 日)。〈新意識形態與中國傳媒—新世紀新聞傳媒研究的一個前沿課題〉。取自中華傳播網,http://academmic.mediachina.net/xsjd_view.jps?id=1802。
例2:TVBS民意調查中心(2002年2月20日)。〈財劃法後政治人物聲望民調〉。上網日期:2002年3月6日,取自http://www.tvbs.com.tw/code/tvbsnews/poll/2002-02/20020222/020222.asp。
例3:Canarie, Inc. (1997, September 27). Towards a Canadian health
IWAY: Vision, opportunities and future steps. Retrieved November 8, 2000, from http://www.canarie.ca/press/publications/pdf/health/healthvision.doc.
 
10、其他範例請參考英文APA格式。
No.67  2024 January
No.66  2023 October
No.65  2023 July
No.64  2023 April
No.63  2023 January
© 2017 Communication & Society Journal.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