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ctober  2009 10
以「激進處境主義」為利刃的文化研究
文化研究源於英美,兩國的研究方向有同有異。英國的文化研究,遊走於文學、哲學、社會學等傳統學科之間,其對霸權與抵抗的複雜思路,呼應英國當年戴卓爾主義(Thatcherism)的興起。文化研究切入上世紀七十至八十年代的英國,精闢批判了當年新自由主義冒升的社會文化格局。而美國發展出來的文化研究,則與James Carey倡導的文化傳播學關係密切。Lawrence Grossberg是Carey的學生,他曾在英美兩地求學。在英國,他讀的是文化研究的重鎮Birmingham大學,到伊利諾大學修讀博士時,師從James Carey,開始以傳播學的角度從事文化研究,他貫通英美兩國的研究方向,對文化研究扎根美國,扮演重要角色。
《傳播與社會學刊》將一連兩期刊登學刊編輯與Lawrence Grossberg的對話;本期側重文化研究的核心取向,下期探討文化研究在中國與其他亞洲地區的發展,希望能促進英美文化研究與華人傳播學的互動。
目前文化研究已逐漸普及,甚至已成為獨立的學系。社會科學研究各種門派林立,有不少學門已吸收文化研究的術語及命題,使文化研究成為眾多學門的「次學科」(sub-discipline)。舉凡城市研究、人文地理、青少年研究、性別研究、普及文化研究,甚至是法律、政治、經濟等領域,均有一定比例的學者,借用文化研究的思路,在其本業自由發揮。這可說是文化研究的成功之處,但也顯示文化研究的獨特性已逐漸模糊。
在文化研究開花結果又變得性格模糊的今天,Lawrence Grossberg回顧文化研究的歷史,重申文化研究的獨特性格,他的觀察獨到而適切,應能讓讀者重溫過去、調整焦點、重新對這門顯學進行反思。
在他看來,文化研究的精粹,是一種面向當下的「激進處境主義」。激進處境主義是以具體處境作為第一優先的方法理論。其激進之處,在於質疑一切現有理論、意識形態、權力建制對當下處境的套用與詮釋;努力進入處境的具體特性,串連社會脈絡,並作出富想像力的理論推敲。據此,無論是研究流行音樂、青少年社群、女性主義、新媒體、或城市空間等議題,文化研究的獨到之處在於直接面對處境的複雜性,把文化、社會、經濟、政治的細緻紋理呈現出來。所探討的案例,無論是獨立微觀的,或是繁雜宏大的,都與具體的處境有?千絲萬縷的串連。以文化研究為志的研究者,其任務是梳理案例與處境的關係。因此,文化研究無可避免地觸及政治、權力、協商、抵抗與角力。尤有甚者,文化研究對當下的論說,也無可避免地形構參與其中的人與事,從而介入事態的發展。
Grossberg 對文化研究的詮釋,可引伸出以下結論:處境在變、各地不同、時代不斷變遷,文化研究學者因此不能慵懶,對每一種新處境的研究都是一種新的介入。上世紀下半葉在英美發展出來的文化研究成果,只能參照而不能硬套在今天;各地文化有其獨特性,在普遍的通則之下各有表述。用他的說法,我們站在各自的十字路口,盡用我們可以運用的跨學科理論工具,對具體處境進行解拆、分析,進而介入、串連。
Grossberg 對文化研究的精闢論點,不單讓文化研究者重拾信念,對從事人文社科研究的「外人」,也頗有啟發。立於當下,切入時代,面對社群,不也是華人傳播學者的挑戰嗎?這一期我們刊登的研究論文有四篇,作者分布大陸、台灣和香港,有些是知名教授,也有剛畢業的博士生和在讀的研究生。他們關注的議題很不一樣,方法也十分多元,其中張美鳳以深度訪談探討電子遊戲形態與內容之關係;羅文輝、林奐名、吳筱玫以調查方法研究網路色情的涵化效果;張明新和韋路也以調查方法對中國鄉村家庭互聯網進行探究;最後是單波、劉學兩位對汶川地震報導的跨文化分析。
本期「傳播論壇」所發表的是鄧正來閱讀Collin Sparks(2008)的新書後對發展傳播學的反思。發展傳播學在西方已經停頓多時,近年似有復蘇之勢,而事實上,它所關注的議題,一直是發展中國家所要面對的,現在碰上中國發展到了一個新的階段,再探討發展傳播學的問題,別有意義。
今期「研究報告」刊登的是周樹華、葉銀嬌、徐潔對娛樂社會功能的分析。傳媒的娛樂功能早已受到業界及社會的肯定,但是當傳媒過分強調娛樂化功能的時候,又為社會所詬病。三位作者對相關問題的較有系統的探討,也合時宜。
本期「視覺.文本」的焦點在於艾曉明與卜衛有關「視覺社運」的對談。視覺社運是一個頗為新鮮而又具有擴展性的意念,它的產生及逐步流行得力於資訊科技的飛速發展和普及,但也與社會分化及爭端日益加劇相關。對談者是中國大陸這方面實踐的先行者,由她們道來,觀察自是深刻不過。事實上,「視覺社運」不是中國特有的現象,個中論述對其他地方也有現實及理論的參考意義。

本刊自2006 年底創刊,至今近三年,這一期剛好是第十期。由於工作量增加,加上我們希望編輯隊伍更多元化,本刊增加了兩位編輯:香港中文大學新聞學院的羅文輝教授和香港浸會大學傳理學院葉月瑜教授。此外,細心的讀者或可從我們編輯顧問的名單中發現我們也增加了8 位學者。他們分別是中正大學電訊傳播研究所的王嵩音教授、台灣交通大學傳播研究所的李秀珠教授、輔仁大學新聞傳播學系的林靜伶教授、美國博林格林州立大學電訊系的哈筱盈教授、台灣政治大學廣告學系的張卿卿教授、世新大學口語傳播學系的溫偉群教授、德州大學傳播學院的齊湘教授及中正大學電訊傳播研究所的羅世宏教授。由於這些生力軍的加盟,我們希望《傳播與社會學刊》可以更進一步發展。當然,最重要的是請大家支持本刊,除了把最好的論文投給我們外,也請大力向同事和同學推介本刊。 

No.67  2024 January
No.66  2023 October
No.65  2023 July
No.64  2023 April
No.63  2023 January
© 2017 Communication & Society Journal. All Rights Reserved.